年8月,德国人首次用多尼尔HM3型冲击波碎石机治疗了上段输尿管结石,成功率只有60%左右。直到廿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段输尿管结石才正式成为SWL适应证。据当时报道,SWL的成功率普遍高于80%,甚至常超过90%。年,SWL正式成为上段输尿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上段输尿管结石靠近肾脏,而且平均体积较中下段结石大,因而对肾脏功能威胁较大。若结石在局部停留时间超过6周,自排几率很低。因此,在当今微创疗法的时代普遍主张对上段输尿管结石尽早采取外科干预。
1、术前准备要点输尿管上段毗邻结肠、十二指肠等腹部器官,在肠道内容物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空腹或清洁肠道,有利于清晰显示结石,同时减少冲击波的衰减。
2、冲击波入路随着冲击波碎石机定位系统灵活性的提高,冲击波源可以上下移动,舒适的仰卧位可以解决大部分上段结石的定位。腰部和侧腰部入路可以减少肠道气体的对碎石效果的影响;腹部入路治疗深度更小,尤其适合肥胖患者上段远侧结石。
3、治疗参数输尿管结石周围缺少一个有利结石粉碎的水环境,与同等大小的肾结石相比,需要的治疗剂量较大。早期在用DornierHM3型冲击波碎石机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时,使用的能量上限最高曾达30kV,冲击次;现在改为能量上限24kV,冲击次,但碎石效率未见明显下降。后来Parr在实验中发现,在对人工输尿管结石碎石时有能量饱和现象,即使增加冲击波的能量,也未必会明显提高结石粉碎效果。因此,过高的能量投入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输尿管结石的冲击次数应视结石对治疗的反应而定,小结石可能次内可被完全粉碎。大结石解体后往往可散开并沿管腔拉长,可追踪不同部位的较大碎块,力争完全粉碎;当达到额定冲击剂量后,结石仍未被彻底粉碎,应暂停冲击,等待下期治疗。过量的冲击只能增加输尿管局部的充血水肿,进一步缩小局部的空间,不利于碎石和排石。
原位SWL术后,即使有些结石可能已经碎裂,但仍可能被嵌在输尿管的管腔内,以致短期之内碎石不能自行排出,原因是局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引起输尿管粘膜水肿,阻碍排石。待水肿消失后,随着管腔内径扩大,结石碎片便会自行通过并被逐步排出。如果术后两周在KUB上结石形态仍无明显改变,应采取二期SWL。若复震疗效仍旧不佳、结石的基本形态毫无改变,应改用体内碎石,而不宜勉强反复冲击,以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延误尿路梗阻的及时治疗。
声明:本文转自